地调成果为皖江城市群跨江通道规划建设提供科学支撑
发布时间:2021-11-05 作者:佚名 来源: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
《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快讯》近日刊发了“皖江经济带地质环境综合调查”“皖江经济带安庆-马鞍山沿江段1∶5万环境地质调查”“皖江城市群综合地质调查”项目近年来取得的重要地质调查成果。
上述项目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承担。项目组针对皖江城市群沿江岸线开展了跨江通道规划建设地质适宜性评价,提出了基于区域地质环境、工程地质条件及长江水下地形的过江通道适建性地质评价体系,为跨江通道的规划建设提供了科学支撑。
一是在满足工程建设安全性、经济性与技术可行性的前提下,综合分析长江岸线区域地质环境(地形、地貌、河势、水文、岩土体特征、不良地质现象、区域稳定性),进行跨江通道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评价结果显示,跨江大桥适宜建设段达39个,跨江隧道适宜建设段达38个。
二是明确铜陵城市开发区跨江通道规划区域位于Ⅱ级岸线,并综合工程地质条件和长江水下地形开展了适建性评价。项目组查明了规划区工程地质“负面清单”,主要包括西岸易液化砂土、软土和高水位、高水压;利用多波束水下地形测量,获取了规划区内水下三维地形。项目组将老洲乡分为西段和东段两部分。西段水下地形坡度较小,整体呈现西低东高趋势,在靠近西岸边有较深的侵蚀台阶,下切深度约15米;东段水下地形较陡,形成较深的侵蚀沟,深度达35米。综合工程地质条件和长江水下地形分析,项目组建议该过江通道采用桥隧结合的建设方式,提出了“西隧东桥”方案。
三是明确芜湖龙窝湖跨江通道规划区域位于Ⅲ级岸线,并综合工程地质条件和长江水下地形开展了适建性评价。项目组查明了规划区工程地质“负面清单”,主要包括两岸易液化砂土、软土、砂砾石和高水位、高水压;利用多波束水下地形测量,获取了规划区内水下三维地形。该区域北段主航道水下地形坡度较陡,下切深度约40米;南段汊道水下地形亦较陡,呈V形河谷,深度约40米。与2015年水下地形相比,主航道河道变化表现为河床不断下切,以冲刷为主。如采取隧道方案,开挖深度势必达45米,高水压、大砾石等地层条件极不利于施工。综上,项目组建议该过江通道采用跨江大桥建设方式。
>>上一篇:吉林南部区域地质调查获重要发现 初步建立古元古代岩石地层序列
>>下一篇:全国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取得阶段性进展